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义释疑
  • [摘要]“??”字孤僻,大型辞书均未见收录。今考“??”有动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动词义为“以双臂平伸的长度为单位丈量”,量词义为“双臂平伸的长度”。在汉语南方方言、藏缅语、明清小说里均以多种字形出现。考其语义来源,当为“捭”。
  • 魏启君 王闰吉
  • 全文[ PDF 4032848.0 MB ] 2021.2(43):107-112  共有 1110 人次浏览
  •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精准保护问题——基于“语保工程”活态数据的考察
  • [摘要]从“语保工程”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采录的活态数据来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具有不均衡性、地域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语保工程”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调查布点不平衡,濒危语言布点单薄,藏缅语族布点超过其他语系、语族,而苗瑶语族布点稀疏。针对这样的事实,本文提出今后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应在已取得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科学分类、精确管理、精准保护。
  • 朱 德 康
  • 全文[ PDF 4042025.0 MB ] 2021.3(43):107-112  共有 1159 人次浏览
  • 纳雍老派穿青话的方式指代词Sha?24
  • [摘要]本文讨论贵州省纳雍县老派穿青人使用的方式指代词Sha?24的用法,兼与其周边汉语方言So?24作比较,认为Sha?24和So?24都是汉语“咋样”的合音,是一对存在明显音义对应关系的方式指代词,两者读音差异反映了老派穿青话跟周边汉语方言的不同来源,老派穿青话来自汉语赣方言,而周边汉语方言来自汉语西南官话。
  • 叶晓芬 侯兴泉
  • 全文[ PDF 2746.0 MB ] 2020.4(42):109-113  共有 1235 人次浏览
  • 《至元译语》的版本及其音译汉字勘校
  • [摘要]《至元译语》是元代编纂的汉语—蒙古语对译词典,收录于《事林广记》和刻本庚集第十卷,椿庄本续集第八卷。本文讨论《至元译语》各版本间的关系,重点比较四个主要版本中的音译汉字拼写方式,并对其进行勘校。
  • 布日古德 锡 莉
  • 全文[ PDF 9299478.0 MB ] 2022.2(44):110-122  共有 353 人次浏览
  • “八哥”词源考
  •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考证汉语鸟名“八哥”的来源。这种鸟汉语原称为“鸲鹆”,为避南唐后主李煜的名讳,改称“八哥”。“八哥”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不具理据性。依据苗族迁徙史和南唐相关史料以及“八哥”在汉语、苗语中的语音关系,大体可以推断“八哥”可能是汉语按音译方式从苗语湘西方言借入的。
  • 陈 宏 赵 卫
  • 全文[ PDF 4157577.0 MB ] 2022.6(44):111-117  共有 592 人次浏览
  • 副词“哺哩”的蒙古语来源及相关问题
  • [摘要]“哺哩”是出现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的一个范围副词,也写为“哺理”“舖哩”。“哺哩”“哺理”“舖哩”和“普里”“普哩”皆为蒙古语????(bu?ri,b?ri“每”)的音译词。考源结果显示,副词“普里”是构成副词“普里普”的基础。出现于清代中后期的副词“普律”与“哺哩”音义接近,实际是“普里”的音变词,是蒙古语????(bu?ri,b?ri“每”)的另一种译写形式,跟副词“哺哩”是同词异写关系。由于传世汉文文献中经常写作“普律”,所以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可见副词“哺哩”,而汉文文献中则罕有用例。
  • 程 亚 恒
  • 全文[ PDF 6025654.0 MB ] 2023.2(45):112-120  共有 488 人次浏览
  • 女真语处置格助词辨异
  • [摘要]本文以金代及明代女真文碑刻中处置格助词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布理论着重考察处置格助词“?”“??”所关联句法成分的性质及语义特点,旨在对这两个处置格助词的差异进行解释,并分析女真语由处置格助词标记的处置性语义关系,认为处置格助词“?”的语义关系为“动作—受事”,处置格助词“??”的语义关系为“动作—关涉对象”。本文还讨论了格助词“?”及其所在“给予类”双宾句的特点。
  • 柴 淼
  • 全文[ PDF 4606605.0 MB ] 2023.3(45):115-121  共有 582 人次浏览
  • 论假借壮字与再造壮字
  • [摘要]假借壮字是直接假借已有方块壮字的特殊壮字;再造壮字是在已有方块壮字基础上再创造而得的特殊壮字。因二者所基于的方块壮字有借用字与自造字两类,故其内部也均可分为借用型与自造型。通过这两种特殊的方块壮字,可证明方块壮字的能产性,进一步证实方块壮字的性质,假借壮字还有助于更好地划分方块壮字同形字组。假借壮字和再造壮字的不足是理据缺失,书写、识读、记忆困难,形体臃肿。讨论假借壮字和再造壮字,可为方块壮字理据研究提供补充,也可解决文献整理难题。
  • 韦 亮 节
  • 全文[ PDF 5657260.0 MB ] 2023.1(45):115-123  共有 243 人次浏览
  • 傣文将巴利语短元音 a 转写为 u 的音变分析
  • [摘要]傣文字母与巴利文字母大多数有对应关系,根据字母的对应可用傣文转写巴利语,但转写时,有一部分词出现了音变现象。本文讨论傣文用 u 转写巴利语短元音 a 的现象,分析音变条件和音变规律,并利用音变规律还原巴利语部分词的形式并释读傣文古籍的一些疑难词。
  • 戴红亮 玉腊光罕
  • 全文[ PDF 4214083.0 MB ] 2022.4(44):115-121  共有 326 人次浏览
  • 水语的内爆音
  • [摘要]原始侗台语的内爆音 *?,在水语中的今读有4种:?、mb、m、v;内爆音 *?,在水语中的今读有3种:?、nd、l。本文认为水语内爆音发生的演变为:*? > mb > m/ v,*? > nd > l。音系格局是制约内爆音语音变化的重要因素。
  • 龙海燕 潘吉艳
  • 全文[ PDF 3679267.0 MB ] 2022.5(44):115-121  共有 359 人次浏览
  • 契丹文基数词“一”音值考
  • [摘要]契丹文字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经过国内外学者们的共同努力,现已构拟约300多个契丹小字原字的字音,解读3100多条契丹小字词语,还识别出标记静词“性、数、格”和“领属”等语法范畴以及副动词、陈述式和形动词形态变化的一些契丹字。已释读语词虽有数千条,但其中汉语借词居多,而契丹语固有词较少。在现已解读的固有词中,音义均在契丹语亲属语言中得到印证者不足200条。其中契丹语“一”至“十”基数词的读音经过多年的研究,陆续得到构拟,但基数词“一”的语音构拟却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界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确定契丹语和蒙古语亲疏关系的要素之一。本文在对前贤研究进行整理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老资料的综合分析,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及语言统计等方法,对契丹文“一”的音值进行考辨,认为契丹小字阳性基数词“一”的语音更接近蒙古语的niɡe“一”,而不是之前推测的更接近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 *?mu“一”。
  • 吴 英 喆
  • 全文[ PDF 4230671.0 MB ] 2022.3(44):116-122  共有 314 人次浏览
  • 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方言词汇资源代际差异
  •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聚居村落为调查对象,采用词汇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掌握词汇熟悉度和词汇变异两个层面展开调查,探究老、中、青—少年3代人的词汇变化,归纳了其成因和规律。
  • 丁石庆 王斯文
  • 全文[ PDF 370010.0 MB ] 2022.6(44):118-126  共有 532 人次浏览
  • 东部裕固语元音舌位研究——兼与蒙古语族语言比较
  • [摘要]本文采用元音归一方法,即Z归一法,对东部裕固语元音发音舌位进行分析,并与其余7种蒙古语族语言/方言的3个主要元音/?/、/i/、/u/的舌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东部裕固语/?/的舌位非常低,/?/和/?/舌位非常接近,从元音音质上说,/?/似乎类似于/?/;/?/和/?/的舌位非常接近。东部裕固语与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的舌位较为接近,其中/?/、/i/舌位与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类似,而/u/舌位与蒙古语陈巴尔虎方言和察哈尔方言类似,和硕特方言的/?/最靠后、/i/最高,整体舌位范围最大。东部裕固语与蒙古语族其他语言元音舌位差异较大。
  • 周 学 文
  • 全文[ PDF 4577702.0 MB ] 2023.2(45):121-128  共有 459 人次浏览
  • 蒙古语长短元音听觉实验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 E-Prime 实验软件,对蒙古语长、短元音进行了听觉实验研究,实验分为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实验在探究区分蒙古语长、短元音的重要声学线索的同时,对长、短元音的感知边界、感知宽度及其对应的声学时长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时长是区分蒙古语长、短元音的最重要声学参数;蒙古语长、短元音的时长感知是相对离散的,如果将长、短元音视为一个由1到10的连续统,那么它们之间有一个较为显著的时长感知边界,其听感边界位置为4.594(约占46%),边界宽度为1.099(约占11%),在横轴上,以4.594为界限,往左以短元音为主,往右以长元音为主。
  • 包桂兰 苏日古嘎
  • 全文[ PDF 3899249.0 MB ] 2023.3(45):122-128  共有 555 人次浏览
  • 形态的意义与表达方式——评江荻的《藏语词法和形态》
  • [摘要]在宏观的形态学视野下,《藏语词法和形态》以词法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探讨词法和词库、词类和词法的种种关联,揭示了藏语派生、屈折、重叠、复合等词法面貌。该书认为复合是藏语的重要构词方式,内部形类语素间蕴含施事、受事、工具等语义关系,并将词长视为形态表现;所提“音节数形态”“词形分类、词类分形”等论断均体现出藏语形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丰富了形态学的一般理论。本文尝试概述该书的主要观点,并评析一些论述的优长及其对跨语言形态研究的启示。
  • 罗天华 邓舒文
  • 全文[ PDF 4957267.0 MB ] 2022.5(44):122-128  共有 380 人次浏览
  • 《象院题语》所见音变现象考
  • [摘要]《象院题语》是17世纪由朝鲜朝司译院编纂的汉语教科书,其中汉语和朝鲜语的音韵系统相对混乱,体现为汉语和朝鲜语辅音腭化、朝鲜语音素的消失与转化等。研究发现,汉语、朝鲜语辅音的腭化,与介音的出现与脱落密切相关;朝鲜语音素的消失、转化符合朝鲜语的历时音变。这些音变现象可为研究17世纪汉语、朝鲜语提供参考和依据。
  • 李 光 华
  • 全文[ PDF 4460558.0 MB ] 2022.4(44):122-128  共有 328 人次浏览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